学校新闻

分类导航

九月初九为重阳节

时间:2022-04-07 来源: 原创 点击:

重阳节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
重阳节节日简介

重阳节节日习俗

登高旅游

这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文娱活动,早在西汉时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了。相传西汉时长安城外有一高台,每年春节、重九,人们都要登上高台观赏风景,因为登的是高台,所以就叫“登高”。到了三国和晋朝时,这种活动更加普遍,日期就固定在九月九日重阳节,登高的范围也扩大到高山。重阳节时秋高气爽,云淡山青,金桂飘香,水果成熟,庄稼金黄……登高远眺,心旷神怡,既锻炼身体,又留连风景,很有乐趣。在这一天里,年轻人往往伴老年人登高秋游,回归大自然,活动筋骨,陶冶性情。

吃重阳糕

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魏晋时代,初日面饼,唐代叫菊花糕,宋代叫重阳糕,明清时则称花糕。重阳糕由粉面蒸制而成,辅料有枣、栗、肉等。到了宋代,重阳糕已基本形成定制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载:“都人重九前一二日,各以粉面蒸糕,更相馈送,上插剪彩小旗,掺订果实,如石榴籽、栗黄、银杏、松子肉之类。”可见制作已相当考究。明代蒸花糕,“如大盆铺枣二三层。有女者迎归,共食之。”到清代,花糕制作更精美,成为亲朋好友互相馈送的节令礼品,如同中秋送月饼一样。《帝京岁时纪胜》曰:“京师重阳花糕极盛,市人争买,供家堂,馈亲友。”制作考究者把花糕做成宝塔样的九层,上面精心做两只羊,象征重阳(羊)。

插茱萸

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,早在唐代就已盛行。关于插茱萸,佩茱萸囊的作用普遍解释是辟恶气、御初寒。《风土记》载:“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。俗以此日茱萸气烈成熟,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,言辟恶气而御初寒。”唐代郭震《秋歌》卷二也说:“辟恶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。”大多为妇女、儿童佩戴,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。或佩戴于臂,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外,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后来传承下来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。宋代,重阳节还有将彩增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送佩戴的。

篮球

中秋• ...

详细地址: 岳阳市君山区君山大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