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力量与光芒
岳阳市江南学校主题征文第二期
二等奖
作者:2301班张肖惠子

星河长明处照见女儿心
——致生命中永恒的女性之光
当春风拂过三月的枝桠,我总会想起《诗经》里"静女其姝"的温婉,想起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袂,更想起那些在时光长河里默默绽放的女性身影。她们或是晨光中准备早餐的母亲,或是三尺讲台上耕耘的师者,或是街巷间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,用生命的微光点亮人间星河
母亲是我生命中最初的星辰。记得那年父亲卧病在床,母亲白天在纺织厂三班倒,深夜还要照顾病人。我曾在凌晨看见她伏在缝纫机前补衣裳,月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株倔强的木棉。她总说"日子会好的",可我分明看见她鬓角的白发在月光下闪烁。去年冬天,她在社区义务照顾孤寡老人,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,踏出了最动人的生命轨迹。
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张老师,教会我用文字丈量世界。她总说"腹有诗书气自华",带领我们在《简・爱》中寻找独立人格,在李清照的词里触摸坚韧灵魂。去年教师节,我看见她批改作业时微微颤抖的手——那是常年握粉笔留下的职业病。但当她朗诵《致橡树》时,眼中的光芒依然像二十年前初登讲台时那样明亮。
社区网格员王姐,是我们小巷里的"及时雨"。疫情期间,她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水爬楼,防护面罩下的脸被勒出深深的红印。有次暴雨冲垮了独居老人的院墙,她二话不说卷起裤腿跳进泥水里,和志愿者们一起垒起新的砖墙。当老人握着她湿漉漉的手道谢时,她只是抹了把脸上的雨水:"这都是我该做的。"
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,让我想起《飞鸟集》里的诗句:"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。"她们用温柔的力量对抗生活的坚硬,用细腻的笔触书写时代的华章。正如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守护莫高窟四十载,将青丝熬成白发;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异国他乡的九百多个日夜,用坚韧诠释中国女性的风骨。
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回望,从秋瑾"休言女子非英物"的呐喊,到屠呦呦青蒿素济世的担当,女性的力量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。她们不仅是家庭的守护者,更是文明的传承者、时代的创造者。这力量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却生生不息。
此刻,我想将这篇文字献给所有在岁月长河中默默发光的女性。愿我们永远记得:每一个认真生活的女性,都是人间值得仰望的星辰。(指导老师:谷祥锦)
作者:2404班李舒曼

那一刻我读懂了爱
爱人如养花,妈妈是最好的花匠。----题记
《诗经》有云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”小时候我常常怨恨我的母亲,为什么要去外地工作,常年不在家。导致我从小对母爱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与概念。长大后,我读懂了她那一份迫不得已,读懂了那一份来自生活的辛酸与苦涩。
从上了初中之后我就格外的叛逆,对待妈妈说的话犹如空气,也做出过很多幼稚的行为,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……
深秋的夜风卷着梧桐叶掠过窗棂,我烦躁地扯下耳机,妈妈又在客厅唠叨了,又开始说我整天打游戏迷恋手机。语言与心灵碰撞的声响像无数细小的冰锥,扎进我因月考失利而敏感的神经。
“能不能别烦我!”我摔门而出,震得玄关的青瓷花瓶微微晃动。母亲手里的扫把掉落下来,她没有说话,保持着沉默。这已是本月第三次争吵。每次成绩没考好,她只会怪罪于手机,虽然我心里明白手机有一定的因素,但我就是不服。不是因为我玩不了手机,而是因为我觉得妈妈没资格管我,我心里想的是小时候都不管我,现在管我还有什么意义。我更讨厌被约束,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个体……在我这不成熟心理的思索下,我已数不清伤害了妈妈多少次,已数不清让她失望了多少次。
冲出门外的我,望着黑夜中那一轮月亮。小时候老师说月亮总有一种思念的意境,以至于每当我想妈妈的时候我都会盼望着月亮出来,但现在妈妈就陪在我身边,为什么我还是不知足呢?妈妈总说我像只困兽,在青春期的牢笼里横冲直撞。我不懂,明明是她亲手织就了这层透明的茧,却又抱怨我撞碎了她的期待。直到那个梅雨季的深夜,我在台灯下看见她脸颊划过的泪花,突然读懂了茧房里流转的月光。那一夜,我想了很多……
当我在题海中挣扎时,母亲的厨房总会响起凌晨四点的锅铲轻唱。她把28分钟的文火慢熬,熬成米粒开花的倒计时,将治头疼的药片藏进围裙褶皱,像把月光揉碎在粥汤里。这不是噪音,是她用半生烟火谱就的《月光协奏曲》。我无法想象妈妈为家庭的付出,因为这段经历是伟大的更是我无法去藐视的。我讨厌妈妈的斤斤计较,但我不知道的是她以前也是爱哭鼻子的小女孩,我不喜欢妈妈有事就吼,可生活让她有太多烦心事。当我看见她那脆弱的一面,我就原谅了她的一切,我从未让她感到过骄傲,她却视我如珍宝。那一刻,我读懂了,读懂了这世上最独一无二的爱。
母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,每个篇章都写满了平凡而伟大的注脚。当我们试图用文字丈量这份情感的深度时,会发现它既如晨曦般轻柔,又似山脉般巍峨。